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海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当好未成年人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

( 2024年09月26日 ) 来源:解放日报

 

“阳光成长”心网相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沙龙

 

红色大寻访

 

爱心邻家妈妈

从石库门再出发

《奔跑吧少年》节目嘉宾、著名运动员吴敏霞、诸韵颖与孩子欢乐开跑。

大师面对面—上海新时代好少年社科夏令营

少年警校活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靠当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更需要广大未成年人接力奋斗。

 

近年来,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新时代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部门践行落实《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坚持五育并举、知行合一、协同共育、常态开展,不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拥有“四个自信”,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未成年人成长的引路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上海坚持以培养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为目标,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质、培育时代精神,努力引导他们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把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统一起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同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在课程、文化、活动、管理、实践、协同等各方面形成育人特色。

 

通过不断创新红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项目、活动、展览、课程,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比如,“红途学苑”项目汇聚上海市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发动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了167节大思政课和535项精品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深刻的红色教育。“少年红途行”主题活动通过高质量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让青少年在红色资源的熏陶下涵育美好品德、培育健全人格。团市委组织的“红色大寻访”活动发动广大青少年寻访红色记忆,传承光荣传统,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市关工委连续3年举办的“从石库门再出发”主题活动,以富有时代特征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传播上海的精彩,让红色文化基因和城市精神品格在代际传承中不断焕发时代光芒。

 

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深入实施了“铸魂提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德润课堂”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建设、“知行合一”德育活动创新体验等一批行动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文明校园创建方面,上海大中小学校注重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传承红色基因相结合,推进“五育并举”与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素质教育与推动社会发展相结合。对照“六好”标准——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上海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宣传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引导家长树立责任意识。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鼓励家长将家庭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子女的良好品德修养、健康身心状态和独立生活能力。

 

此外,上海充分利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推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品牌教育项目,通过实地研学、情景党课、志愿服务等创新形式内容开展思政教学,为青少年铸魂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阵地。

 

全市各区也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未成年人培根铸魂。浦东新区引导青少年踔厉笃行,勤学善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热土上勇担使命、筑梦前行。黄浦区始终坚守建党初心、弘扬建党精神,引领青少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静安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每一位少年感受到楷模的力量和前进的方向,共筑青少年红色精神家园。徐汇区领悟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徐汇少年爱党爱国的责任担当。长宁区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深刻认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红色文化传播者。普陀区在以“立德树人锻造品牌”为核心的“一校一品”德育项目的引领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虹口区紧扣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的鲜明底色,用好用足丰富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杨浦区用眼发现、用手触摸、用心感受,让青少年在“人民城市首提地”探索“人民城市新实践”。宝山区深化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生活教育理念,鼓励青少年在各类社会实践阵地中探索体验,勇往直前。闵行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红色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树立理想、热爱祖国、勇于担当、修养品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嘉定区坚持“礼乐修身、爱国修心、科创修志”相结合,让青少年在道德养成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金山区突出政治引领和服务担当,用“文化红”谱写“主旋律”,让青少年全方位得到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松江区立德铸魂育人,传承红色基因。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青浦区培育民族心、树立民族魂。“上善少年”修身励志讲堂进校园,进一步坚定青少年的革命理想信念。奉贤区寓贤于教,传习中华文化经典精髓,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贤美文化”深入人心。崇明区鼓励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崇德向善、乐观进取、追求梦想的青春风采。

 

通过一系列多维度、多层次的举措,上海不仅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还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在未成年人成长的道路上,扮演好引路人角色,为孩子们的成长筑牢思想根基,让他们在新时代征程中不断拔节生长,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仰的时代新人。

 

做未成年人权益的守护人

 

未成年人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需要全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近年来,上海各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已推出一系列举措,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友好的成长环境。

 

2019年底,市妇联启动“爱心邻家妈妈”项目,动员志愿者与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的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通过定期探访、实际帮扶、关心陪伴、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关爱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46名“爱心邻家妈妈”,结对帮扶了1056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

 

近年来,上海持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救助机制,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控工作体系,做好未成年人的安全卫士。同时,还推动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发现、挽救和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正机制,强化安全和法治教育。

 

“这些孩子都不是‘问题少年’,他们只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打开心防的钥匙。”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嘉兴路派出所二级警长陈梁顺悉心帮教社区青少年,累计约谈100多个家庭,重点结对帮扶25个孩子,带头组建9支“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社区少年服务队,真诚化解青少年“成长的烦扰”,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大哥”。市公安局整合各方资源,总结推广经验,在全市300余家派出所组织成立了“社区少年服务队”,持续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的帮扶教育、关怀陪伴。

 

上海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定位,将检察履职融入未成年人成长的全周期、全场景,持续建立健全与各未成年人保护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机制。上海法院则以法治副校长、青年讲师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为阵地桥梁,平均每年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法治夏令营”“模拟法庭”等活动百余场。出版的《欣法官讲法》等刊物入选教育部推荐阅读书目,同名有声书线上收听量达2800万人次,形成了“小法官网上行”“春雨护苗”“为孩子父母学校”等一系列符合时代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文化品牌。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作为“网络一代”的青少年,更需要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来呵护。对此,上海不断强化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督指导,持续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清理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

 

在“清朗守护·为你而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系列主题活动中,市委网信办累计清理涉未成年人违法违规信息354万余条,处置了违法违规账号8.2万余个,下架了违规商品1457个,封禁了违规群聊4181个、违规话题637个。

 

用心的机制、暖心的课程、开心的活动、知心的辅导、贴心的沟通、全心的守护——近年来,相关部门将工作实践与调研成果相结合,形成了“六心”工作体系,呵护青少年悦享成长。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压力疏导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上海入围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直辖市。市发改委牵头出台三年行动方案,30多个部门合力推进99个专项行动。儿童友好学校、医院、社区、“一江一河”滨水空间、母婴设施等建设标准指引相继出台,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精心打造,先行实践建设区创新引领,特色实践点百花齐放。“儿童友好”理念正逐步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全领域,成为人民城市的温暖底色。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上海正不断探索和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力求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友好的成长环境,当好儿童权益的守护人。

 

做未成年人未来的筑梦人

 

近年来,上海不断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为他们树立梦想、成就梦想保驾护航。

 

作为“开学第一课”的特别内容,上海黄浦区50所中小学及线上近2万名观众共同观看了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该剧由上海木偶剧团精心打造,以小报童的形象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红色历史,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了解过去、展望未来的窗口。

 

近年来,上海致力于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鼓励并支持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包括儿童文学、音乐、戏剧、影视、动漫以及少儿节目等,旨在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激发未成年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通过加强文化宣传平台的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市精神文明办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手发起的“童言童语筑同心 向上向善向未来”青少年文明培育主题征文活动,不仅鼓励孩子们用诗歌和图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强调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过去这个夏天,1658项“家门口的快乐暑假”未成年人暑期公益活动项目在全市遍地开花,成为上海不断丰富未成年人主题实践的缩影。市精神文明办会同相关单位举办大师面对面——上海新时代好少年社科夏令营,组织开展“少年志 正青春”2024年上海市未成年人修身励志讲堂、“红色印记”2024年少年红途行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丰富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

 

与此同时,上海的各大公共文化设施也在积极探索,更好服务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无论是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还是体育场馆、学校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社区实践指导站,都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实现梦想的舞台。

 

百舸争流千帆竞,奋楫笃行正当时。未成年人是民族复兴的接班人。未来,上海将继续用心用情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当好他们成长的引路人、权益的守护人、未来的筑梦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