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走“一米线”,让红色故事可感可及 周公馆等红色场馆以多种形式优化提升参观体验

( 2024年08月20日 ) 来源:文汇报

    周公馆门前,15岁的张婉怡结束参观后带走了文创帆布包和她的专属记忆。包上小小的布条写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趁暑期,即将升入高中的张婉怡随父母来沪旅行,循着红色经典步道,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又新印刷所旧址等,体验红色线路上的“光荣与梦想”。

     

    让更多红色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聚焦这一目标,上海努力构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大联动格局。“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此地工作、生活的场景。”中共一大纪念馆周公馆管理部副主任林晶晖介绍,周公馆在众多红色场馆中,创新尝试撤去“一米线”。在此前的修缮升级中,复原了馆内桌椅床铺等大件家具,根据历史照片与周恩来亲属的回忆,摆放了热水壶、碗筷、风扇、摇铃等生活用品。“桌面上的风扇、电话等部分物品是周公馆历任工作人员淘来的老物件。”自723日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以来,周公馆已累计接待观众近3万人次。翔实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场景还原、鲜活的展陈形式,让红色故事可感可及。

     

   “我们正在打造一系列红色品牌活动,周公馆会客厅、新青年读书荟、百物进百校第二季等活动将陆续举行。”林晶晖介绍,周公馆今年安排的活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进行。沉浸式情景党课《思南路上的枪声》,也将于不久后上演。

     

   “让听故事的人成为讲故事的人。”在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沉浸式参观体验颇受年轻人欢迎。在旧址复原区二楼,不少青年观众围拢在屏幕前,观看裸眼3D技术打造的《捍卫中央文库》多媒体演绎。画面生动重现了几代中央文库守护者誓死守卫中央文库的壮举。

     

    除了讲解与展陈,还结合了原址表演等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悟隐蔽战线上的艰苦斗争,以及党员所体现出的机智与勇敢、忠诚与奉献。“沉浸式演出和讲解由纪念馆讲解员和志愿者共同承担。”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尤玮介绍。

     

    据了解,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所在地静安区,正积极筹建“全国机要密码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中共中央第一座无线电台遗址附近布设相关史料陈列展,系统做好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