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韩亚聪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其中特别提到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可以预见,随着政策落地,强化消费能力、提升生育意愿、激活育儿消费市场的“三重效应”也将逐渐显现。
近些年,育儿消费之变,体现在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中。过去,育儿消费更多聚焦于满足孩子基本的吃穿用度等生存需求。一罐奶粉、几件衣服、一张婴儿床,这些基础的消费构成了育儿开支的主体。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之各类政策对消费市场的引导,育儿消费的版图不断扩大。
以教育领域为例,过去家长可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接受基础教育,如今,家长们愿意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希望孩子在全面发展中享受成长的乐趣。在育儿生活服务方面同样如此。以往孩子的娱乐可能局限于小区内的滑梯、秋千,现在,儿童主题乐园、亲子互动体验场馆等消费场所日益火爆。这都表明育儿消费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满足的生存层面,而是向追求生活品质与情感体验的享受型转变。
与以往的消费政策大多从供给侧入手不同,此次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可以看到,方案的诸多措施,从侧面为育儿消费升级提供了土壤。例如,通过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增加了家庭可支配收入,让家长们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孩子的成长投入。
育儿消费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这种转变有助于提升下一代的综合素质,通过多样化的兴趣培养与优质教育资源投入,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人才。从经济角度而言,育儿消费市场的升级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教育、文化娱乐到母婴产品制造、生活服务等,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产业链,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
打造育儿消费新场景,既要有不断增长的居民消费能力,也要有良好的消费环境,方案印发短短几天,就有不少部门和地方行动起来,改善消费环境、发放育儿补贴……我们期待,在各方努力下,每个家庭都更有消费能力,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育儿服务,为美好未来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