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拉手 中非心连心 共创美好未来 ——“中非儿童手拉手”活动侧记

( 2024年07月23日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加油,加油!”7月14日,一场趣味乒乓球赛在中国儿童中心火热开场,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来自纳米比亚、南非、索马里、乌干达、中非共和国的35名非洲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们混合分组,手持球拍,在阵阵加油声中,接力将乒乓球送至终点。


    乒乓球的接力传递,让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悄悄生根。比赛一结束,他们便手拉手飞奔到广场上,拿起五彩画笔,在“中非儿童手拉手”画卷上,你一笔,我一划,绘出一朵朵友谊之花。


    盛夏时节,共聚一堂,跨越山海,共赴未来。7月13日至20日,35名非洲儿童及其监护人来华参加由外交部、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中非儿童手拉手”活动,在北京、河南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文化之旅、探索之旅、友谊之旅。


    行走中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今天我认识了好多来自非洲的小朋友,我特别开心。”来自中国儿童艺术团国际合唱团的中国女孩陆相宜告诉记者,她要当一名中非小使者,让非洲朋友们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月14日,欢迎仪式上,中非儿童一起玩游戏、演节目,共同唱起了非洲民谣,旋律欢快的歌曲让大家仿佛置身广袤的非洲大地,也为远道而来的小朋友们送上了家的温暖。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也正等待着第一次来中国的非洲小朋友去探寻和发现——


    走进故宫博物院,小朋友们被眼前宏伟的古建筑群深深吸引,争相在红墙黄瓦下拍照留念;登上壮丽的长城,看到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中华巨龙”,他们更是连连发出惊叹。


    在河南郑州,听完黄河博物馆讲解员讲述黄河从青藏高原奔流入海的故事,悠久灿烂的黄河文明令孩子们印象深刻,于是他们拿起画笔,黄河、尼罗河在他们的笔下交汇;来到黄河人文传习馆,学茶艺、做古扇、弹古琴,中非儿童结对拨动琴弦,发出内心深处的共鸣……


    “嘿,哈!”来到千年古刹嵩山少林寺,非洲小朋友们变身小小“洋弟子”,一招一式练得有板有眼,迫不及待地与朋友们“过招”。


    13岁的中非男孩波塔巴勒•克里斯蒂亚诺对中国功夫十分痴迷,他的动作刚猛有力,受到师傅的大力称赞,多次受邀上台展示,在登长城时,他还主动带领小伙伴们练习少林拳法。“我的中文名是彭达,大家都叫我‘功夫彭达’,和‘功夫熊猫’的发音一样,我非常喜欢中国功夫。”


    亲身体验,感知中国发展活力


    7月14日晚,孩子们从北京出发前往河南,一进入北京西站,看到眼前的“闪亮银龙”,非洲小朋友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原来这就是中国高铁,乘坐高铁是什么感觉呢?


    进入车厢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舒适的座椅、干净的窗户、车厢连接处的电子显示屏都让孩子们惊喜不已。


    感受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第一次乘坐高铁在中国大地上穿行的非洲小朋友们难掩激动心情。这一趟旅行,他们在一次次有趣体验中感知中国发展。


    走进河南省科技馆,孩子们从“镜中奇迹”“水滴倒流”“陶瓷变身”中感受科技独特魅力,还参加了一场新奇的宇宙冒险活动:头顶球幕电影银幕,犹如置身宇宙,乘着“宇宙飞船”遨游,探索宇宙的诞生和演化,电影结束后,不少孩子意犹未尽。


    来到国家速滑馆,孩子们在装备区互相帮忙穿戴好头盔、冰鞋、护具,缓缓走上冰道,学习在冰面上站立、滑行。虽然从没接触过冰雪运动,但几位运动天赋满满的小朋友不一会儿便掌握了诀窍,享受冰上快乐。


    双向奔赴,架起友谊桥梁


    “中!”对着镜头,非洲小朋友们开心地“秀”起了河南方言,尽管语言文字不通、文化背景不同,但在欢声笑语中,小朋友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8天来,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可口的美食令非洲小朋友印象深刻、流连忘返。


    “去年夏天,我收到了彭妈妈送来的‘六一’儿童节礼物,我和小伙伴们都特别开心,没想到今年居然有机会来到中国,这让我更开心了。”来自中非的13岁男孩豪萨•朱迪说,他在中国援建的中国—中非友谊小学读书,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出发前还特意找孔子学院的老师进行了中文培训。


    10岁的索马里男孩穆纳萨尔•胡赛因十分热情大方,与中国小朋友互相交换小礼物,成为好朋友。


    参访交流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兴奋地表示,这次中国之行,他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和发展,还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会把自己在中国的宝贵经历和美好故事带回家乡,与小伙伴们分享,以后一起再来中国。”


    承载着中非的未来和希望,中非儿童将种下中非友谊的种子,成为传播中非友谊的小使者,为中非友谊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