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摇号季家长就要焦虑?还不如花时间做好这些事

( 2024年04月28日 ) 来源:文汇报

 

既要全人教育的过程,又要追求选拔的结果;既要国内升学竞争力,还要保留冲击常春藤学校的可能性……有些家长会有这些想法,多是混淆了教育的目的和手段,还没找到教育锚点。

哪怕不同的学校可以提供很多通道,但其实孩子还是只能锚定其中一条道路,并在相对应的规则中努力。

2020年,上海调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全面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超额摇号。这一举措,也促使民办教育迎来转型,进入更规范、更个性的发展阶段。这几年,每到招生季,仍有不少家长思想斗争激烈,要不要去心仪的民办学校摇个号?

有的家长抱怨,中高考压力大,能否给孩子换条赛道?有的家长在思考,是不是读个“双轨制”的学校更保险?也有的家长出于种种考虑,又想从“体制外”回到“体制内”。其实,家庭教育没有万全之策,每个家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认未来发展道路,锚定一个方向发力。

再多的赛道,学生也只能锚定其中一条

每年的摇号季,都有很多家长既迷茫又犹豫,既担心孩子已经跑得够快而自己还在不断加码,也担心孩子落后了自己还不自知,更犹豫的是,不知道摇号是否能让孩子离冲刺线更近一点。还有些家长想要的更多,既要全人教育的过程,又要追求选拔的结果;既要国内升学竞争力,还要保留冲击常春藤学校的可能性……说到底,会有这些想法,多是混淆了教育的目的和手段,还没找到教育锚点。

尽管今年公民同招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摇一代”很快就将亮相今年中考,但像这样忧心忡忡摇摆不定的家长每年仍有不少。事实上,不管家长作何考量,哪怕不同的学校可以提供很多通道,但其实孩子还是只能锚定其中一条道路,并在相对应的规则中努力。

有的家庭规划孩子在国内读本科,那么采用统考制度的中考和高考是主要的升学路径。选择这条道路,老师和家长会更关注孩子的短板学科,哪个学科最短,就把精力和资源投向哪里,因为短板学科提分潜力最大。

有的家庭规划是到国外读本科,选择国际升学方向。国际升学方向大多是申请制,更多地看重孩子的长板、潜能、兴趣,标准化考试成绩也看,但同一个分数段内差个几分不是太大问题。选择这条道路,老师和家长会更关注孩子的长板,打磨长板、发展兴趣,让自己的个性特色更鲜明。

发展长板,还是弥补短板,看似“南辕北辙”,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有章可循。因为一年365天,孩子在校时间约为一半。一天24小时,孩子在校时间约为1/3,因此全年孩子在学校里的时间约为1/6,剩下的5/6,除去睡眠时间,大概还有1/2的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

在锚定赛道的前提下,如何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从而促成生机勃勃成长的局面?除了在校学习的因素外,关键是家长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效、更高质量的成长陪伴中。

孩子有5/6的时间在家,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远超摇号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这不仅是对我们老师的一个教导,也是对家长的提醒。可以说,家长高质量陪伴的作用远超摇进了哪个学校。

高质量的陪伴,要营造一个能量场。例如,营造一个爱学习、爱阅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安静阅读的温馨角落;或者在家庭共处时间中,有一段时间是全家都在阅读学习。无论学历高低、事业如何,每位家长在营造家庭能量场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

高质量的陪伴,要画好一个行为之“框”。“框”画得太大,孩子会没有规矩,“框”画得太小,孩子又容易被束缚。网上曾有家长晒出给一个小学生的一天时间规划,精细到每10分钟的安排,这样的“框”就太小了。

高质量的陪伴,还要留出一扇沟通之门。很多父母在孩子进入初中后,就很难和孩子面对面沟通,甚至在一起时都不知道有什么话题可聊。如果平时不打开一扇沟通的门,孩子的事情你都不知道,等你知道的时候,通常都已经是大事,再想解决就难了。

陪伴,是动态的。在孩子8岁之前,物理意义的陪伴,是最好的陪伴;孩子8岁之后,更期望从父母身上看到的,是可以让自己仰望、崇拜的地方,在自己碰见困难的时候,可以从父母这里寻找到有意义的人生指导,而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动态的陪伴,是父母与孩子时空同在,精神同在。

高质量,也是动态的。年轻人未来要面对的挑战,是我们的既有经验无法解决的。如果坚持用过去的经验和方法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指望他们以此解决未来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与其花时间花精力去“鸡娃”,纠结如何摇号,家长还不如花时间发展自己,让自己永远可以和孩子走在一起。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