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和劳动体验结合,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龙”元素拉满,今年寒假作业年味四溢

( 2024年02月07日 )

  

60207_p24.jpg

■本报记者 张鹏 王星

  龙年春节脚步日益临近,沪上中小学生的寒假作业也年味四溢。记者从多所中小学获悉,在“双减”政策持续推进下,多数学校都大幅减少了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践类作业。不少学校更是将寒假作业的主题设计与传统节日和民俗劳动巧妙结合,力求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度过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寻找春节风俗,寒假作业“晒年味”

  作为“龙的传人”,不少学生的寒假作业中“龙”元素满满。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二(1)班学生袁初澄最近就“晒”出他找寻的年味——和小伙伴一起舞龙。不久前,他跟妈妈一起去崇明看了舞龙舞狮表演,还在当地老师傅指点下,和小伙伴体验了一把舞龙。“当我们自己尝试时才发现,舞龙真不容易,要一边走、一边配着鼓点舞,不仅要有充沛体力,还要尽可能保持肢体、步伐的协调性。”袁初澄说。

  “红领巾晒年味”是今年卢湾一中心小学推出的特色寒假实践作业。“春节前,全国各地都有丰富的民俗活动,考虑到不少学生会举家出游,我们就希望孩子们在外出游玩时能细心观察,主动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在‘润物细无声’地完成这份寒假作业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感。”卢湾一中心小学副校长徐继红表示。

  在上海市梅园中学,学子们跟随着记忆中的年味展开了一场“寻年之旅”。春联、福字、书画、舞龙、窗花……学生们巧手制作,在传统技艺中融入各自创意,寄托对龙年新春的美好期盼。

  梅园中学副校长戴蔚勤介绍,“寻年之旅”不是简单的手工制作,更是在寻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在“过忙年”的仪式感中,感悟举家团聚的幸福

  新春佳节将至,如何引导在家的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孝老敬亲的良好品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记者发现,与家里人一起置办年货、扫屋除尘等内容“爬”上中小学校的寒假作业单,学生们在民俗劳动中感受到长辈平日里操持家务的劳累,也在实践中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置办年货的习俗。请当一回小小统计员和爸妈一起罗列年货开销清单,制作一份创意年味手账。”这个寒假,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的学生迎来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买年货。

  “八宝饭20元,太妃糖40元,灯笼40元,年宵花30元……”这几天,控二小学二(2)班的方昕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新春集市,细心的她把各类花销做成《年货购物清单》手账,详细记录各类物品的价格。对00后、10后的学生而言,对春节前置办年货这件事原本是陌生的,这道寒假作业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春节习俗,也在实践中增长劳动技能和数学知识,感悟“一家之主”的责任感。

  为了过好年,很多人会拿出一个月的时间作准备,俗称“过忙年”。这个寒假,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小学和奉贤区汇贤·奉浦联合中学的学生们也开始“忙年”了。他们参与到迎新年“扫屋除尘”活动中,成了家里的劳动小达人,房间的各个角落变得焕然一新,学生们在劳动中感悟到举家团聚的幸福。

  体会父母的辛劳,传承家风学会感恩

  这个假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花园分校)的学生体验了一次特别的作业:与父母一起去上班。按照学校的设想,做一天“小小打工人”,是想让学生观察父母为家操劳的身影,了解传承好家风,用最真实的文字、最真挚的情感,记录下这份平淡之中的亲情,体会长辈对自己的付出,学会感恩。

  清晨5点30分许,天还没亮,上经贸大附校花园分校六(8)班学生许哲就跟随爸爸来到位于松江G60科创走廊的工作单位。令许哲没想到的是,从早晨9点到晚上6点,父亲几乎没离开过自己的办公桌,甚至忘记了许哲的存在。一天下来,许哲感触很深:“我从来没想过爸爸上班这样辛苦,以后我要以爸爸为榜样,让他少为我操心。”

  这几天,徐汇区高安路一小五年级学生尼莫在家里苦练厨艺。原来,不少学校今年都将“学会做菜”列入寒假作业。梅干菜烧肉、上汤娃娃菜,从蔬菜肉类的切配到烧制,全部都由她一人完成。看到色香味俱全的菜品端上桌,尼莫的父母连连称赞女儿厨艺了得。

  “每天吃妈妈烧的菜,我经常挑三拣四,自己做了才知道,做菜非常辛苦。”尼莫说,今后一定会用心品尝一饭一菜,体谅父母的辛苦劳作。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