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社区夜门诊回访:延时之后医疗服务边界也在延伸

( 2024年02月07日 ) 来源:文汇报

60207_p51.jpg

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夜门诊提供输液服务。 本报记者 李晨琰摄 制图:张继

60207_p52.jpg

居民在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夜门诊推拿。 本报记者 唐闻佳摄

 ■本报记者 唐闻佳 李晨琰

  下班后,相约社区夜门诊针灸、推拿、做理疗……在上海,近半年里,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的夜间延时门诊,不仅迎来周边居民的到访,更有一些上班族、年轻人经口口相传专程赶来。

  2023年6月,本报曾报道过上海各级医院开设的“夜门诊”(见文汇报2023年6月2日报道《三问“夜门诊”:看哪些病?谁来看病?怎么看病?》)。半年多来,社区里的夜门诊有哪些新动作?又凭着哪些服务吸引年轻的“新面孔”前来求医问药?临近春节假期,记者到沪上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夜门诊一探究竟。

  不去挤大医院,就医多了一个新选择

  晚上7点多,记者在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夜门诊遇到王先生,而当值的推拿医生周东正在给他做推拿。王先生家就住附近,“临近过年,单位事情特别多,我的颈椎病又加重了。之前在这里推拿过一次,效果不错,今天是请假过来的,一会儿准备再去单位加会儿班。”或许是“久病成医”,王先生跑过不少医院。他去过三甲医院,也考察过社会上的一些推拿机构。

  “三甲医院人太多,而一些社会机构里‘Tony老师’太多,人体肌肉、解剖未必有我清楚,却一个劲地推销我办卡。综合比较下来,周医生给我推拿的效果最好,我就认定这里了。”用王先生的话说,社区夜门诊的好处显而易见:专业靠谱、可刷医保、随到随看不排队。

  如此“懂经”的,还有不少都市白领。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负责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王杰定期轮到夜门诊,他发现,夜门诊里除了一些附近的老年居民——白天忙着带第三代,晚上有空出来看门诊,更多的是年轻人。不少80后、90后不仅在朋友圈、社交平台分享在社区夜门诊的推拿、针灸、拔火罐经历,有的还相约下班后结伴而来,以看肩颈、腰椎问题的居多。

  “看到医院官微上推文,说新开了夜门诊,我特地来看看。”在王杰的夜门诊上,患者陈小姐从宝山区乘坐地铁而来。她特别看重的,是该中心中医“背靠”瑞金医院魏氏伤科的专业背景。“非遗”魏氏伤科辐射到社区,开出中医药特色膏药、功法导引、药浴熏洗、穴位按揉等特色服务,并在夜门诊同步开展。

  2023年11月1日起,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原有中午连续门诊基础上,推出门诊延时服务,覆盖周一到周五的全部工作日夜间以及周末白天;与此同时,开设的科室和服务包括全科门诊、中医适宜技术、康复理疗、护理服务等。如此“自我加压”,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夜间就医的需求,也让不少人多了一个“挤大医院”之外的就医新选择。

  “有人常驻、有灯常亮”,用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的话说,“延展的服务不仅温暖了群众的心,也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服务持续“上新”,夜门诊还可输液

  “医生,我昨晚咳了一整宿。”晚上7点,刚下班的顾女士赶到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夜门诊,身上的工牌都还来不及摘去。接诊的全科医生吴肖玮为她测了体温、指脉氧,“体温37℃,血氧饱和度98,生命体征平稳。”

  顾女士已咳嗽两天,自己买过药水喝,但感觉疗效不好,白天又没时间看病,听同事说社区有夜门诊,就想赶紧来看看。

  “扁桃体确实有红肿。”吴肖玮查看顾女士服用的药物,发现是一款小儿止咳糖浆。“你的药没用对,我给你开点止咳化痰药物,如果病情加重,建议来做一个呼吸道病原学检查。”

  冬春时节,呼吸道传染病进入流行期,为承接部分上级医院的接诊压力,自2023年12月起,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开设夜门诊。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12月18日起推出夜门诊,从早上8点至晚上9点,成人、儿童均可就诊。

  “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就诊人数不算多,但对有需求的患者而言,夜门诊是很有必要的。”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副科长徐俊介绍,在推出夜门诊后,中心还同步延长了输液服务。

  输液室内,12岁的小王一边玩游戏一边输液。“他在家咳嗽一周了,前两天又开始发烧,到附近的二级医院一查,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已经从急性支气管炎发展到轻度肺炎。”爸爸王先生听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能输液后,赶紧带着孩子过来。

  “在上级医院完成第一次输液后,没有药物过敏等反应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携带医保卡、药品、病历本和处方单等材料到中心简易门诊挂号,医生开具转诊输液单后即可输液。”徐俊告诉记者,最高峰时中心门诊日均接待输液患者50人左右,近来输液患者明显少了,这波呼吸道疾病的诊疗量正持续下降,医生压力也小了不少。

  “在社区夜门诊输液的人比儿童专科医院少多了,确实比较方便。”临近晚上8点,小王完成输液,王先生就带孩子散步回家。

  不仅便利而且专业,社区康复被夸“真宝藏”

  社区夜门诊到底可以看什么——这也是不少社区医疗机构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在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夜门诊的康复门诊深受就诊者夸赞。

  “我们考察过不少地方,一走进这里,看到这么多专业设备,再接触了这里的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后,对社区印象大大改观,‘真宝藏’!”徐妈妈带着上中学的儿子小潘来做康复。15岁的小潘打篮球时不慎摔伤,在瑞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后,术后康复被提上日程。

  由于小潘今后想往田径运动发展,对康复的需求不只是恢复走路,而是要恢复到运动甚至竞技状态,所以徐妈妈一度很心焦,也咨询了不少社会机构、医疗机构的康复项目。最终,她选择了家门口的社区医疗机构,不仅仅因为这里可以刷医保卡,更重要的是康复团队的专业度。

  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启夜门诊后,小潘正好成为夜门诊康复科的首批患者。90后康复治疗师张阳还记得这名中学生首次来夜门诊的样子:一瘸一拐,脚上还穿着保护脚踝的护具。

  “他最终是要回归运动状态的。”康复者的诉求,也是张阳的工作目标。在这里,每名康复者都连接着一个“工作群”,群里有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社工、患者、家长(如果患者是未成年人)。在工作群启动后,除了分享患者之前的手术等就医治疗记录,就是讨论医患共同配合的康复方案。张阳会时不时地往群里发一些带练动作视频,方便康复者在家能对照练习。也因此,张阳手机里的患者群越来越多,对于每名患者,他都会在初次见面时,询问对方的短期或长期康复目标。有人要求能尽快打字,有人则希望自己能早日拿筷子吃饭……要求五花八门。

  接受五六次康复治疗后,小潘的疗程基本结束,因为能重新“摆出”一些腿脚日常动作,这名言语不多的男孩又一次露出了笑容。“原来认为社区就是配配药,孩子这次康复经历,让我们对社区医疗机构有了新的认识。”徐妈妈感慨地说。

  “全科+特色专科”延时服务,为健康“留盏灯”

  将门诊时间延一延,看似是短暂延长,实则为一些人提供了不少便利。在闵行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23年6月起实现晚门诊服务全覆盖,统一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傍晚5点至晚上9点。

  2023年5月22日起,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柏分中心作为闵行区4家试点单位之一,先行推出晚门诊延时服务。“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十几个人,如今晚门诊日均接诊五六十位患者。”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负责人张芳芳说,运行大半年,晚门诊不断筑牢群众基础,加之周边社区多、商场商务楼多、交通便利,患者口口相传间,晚门诊的“牌子”越来越响。

  傍晚6点,记者到达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柏分中心,中医全科医生张祉薇已接诊十多位患者。诊室中,金老伯刚坐下,张祉薇便熟悉地打招呼:“老先生,又来配高血压药?”这是一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张祉薇认得。

  “老人要忙家务、接送孙辈上下学,年轻人忙工作,大家白天的行程都排得很满,晚上时间相对充裕些。”张祉薇介绍,晚门诊在傍晚5点及晚上7点后均会出现就诊小高峰,“大家下班放学,或者吃好晚饭就来了。”

  在晚门诊推行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也在不断思索,如何更契合患者所需、开展适宜的服务。经调研排摸,目前,闵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科诊疗基础上新增了1到2个特色专科延时服务。比如,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柏分中心增开了中医门诊延时服务、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针对上班族的康复理疗服务、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PICC护理门诊延时服务等。2023年11月,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在全科门诊的基础上,增开了儿科、中医科以及检验科。

  “当时考虑到呼吸道疾病高发,就诊患儿及初诊患者多,简单配药无法满足患者就医所需,大家对提供检验服务的呼声很高。”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郑秀丽记得,检验延时服务一推出,就诊人数明显上升,截至今年1月底,晚门诊共服务患者2518人次,检验量达1170人次。

  “患者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实现双向奔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郑秀丽的感受,也是社区医疗机构管理者的共识。眼下,各家还在计划着开年后的夜门诊服务内容。从现有实践看,上海的社区夜门诊,不仅仅是服务时间的延长,也在延伸着社区医疗服务的边界,从“问计医疗”到如今“问计健康”。

热点新闻